重视!孩子口齿不清、发音不准,可能是语言发育问题!
时间:2024-07-31 阅读:352

重视!孩子口齿不清、发音不准,

可能是语言发育问题!

 

呱呱坠地,咿呀学语。

孩子刚学说话时,“哥哥”念成“得得”、“飞机”念成“杯机”、“婆婆”念成“伯伯”……很多家长以为是正常现象,认为孩子慢慢就会发音准确,或以为是舌系带短了,剪了就好。但事实上,这些看法不完全正确。如果这种情况延续到一定的年龄阶段,孩子可能正在经历语言发育的问题,需要我们提高警惕、尽早干预。

一、判断:对应辅音发育表评估发音能力

 (一)孩子说话不清会有哪些表现?

1.发音不准。如把“叔叔”说成“敷敷”,把“狗狗”说成“斗斗”等。

2.说话的声响/音调/速度/节律异常。

3.鼻音过重。

4.说话不流利。

5.只说一个音。如只说语首音或语尾音(把“苹果”说成“果”等)。

判断孩子是否出现口语学习障碍,首先要了解孩子不同年龄的发音正常发育表现。重点关注孩子在自己年龄阶段是否能发出相应的音节,而不是强求孩子提早学会所有发音。

image.png


(二)如果孩子发音能力与年龄不匹配,再看看是否存在以下情况:

1.主要照顾者说话是否发音清晰、表达流畅→影响孩子接受、理解、模仿语言信息。

2.家庭中是否使用两种或以上的方言→干扰孩子做出正确的认知判断,形成错误语言习惯和发音方式。

3.孩子是否很少有与照顾者互动交流的机会→缺乏良好语言学习、发育条件和环境。

导致孩子说话不清的原因各异,包括神经系统疾病(运动性构音障碍),口腔结构异常(器质性构音障碍)、发育迟缓、听力问题、口腔肌肉控制能力差、错误带养方式等。

二、预防:提供良好说话发育条件

(一)针对孩子发音不清的问题,家长们需要及时做好预防,为孩子提供良好的说话发育条件。

1.调整带养方式

与孩子玩互动游戏提供轮流说话机会,鼓励孩子主动发音(如在孩子发音后用夸张的语气去回应),说话的语速适中、吐字清晰,给孩子模仿发音的机会。

2.口腔探索

在保证安全进食的情况下让孩子多尝试各种不同气味、味道、质地的食物。

3.口部游戏

在互动游戏中多引导孩子模仿做出嘟嘴亲亲、咧嘴笑、鼓腮漱口、咂嘴、弹舌等动作。

三、干预:3岁以上要到医院规范训练

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说话不清的迹象,家长要引起重视,进行早期干预。不同年龄孩子,干预方式各不相同。

(一)早期干预:适合2-3岁

一般来说,2-3岁的孩子可以先由家长自行在家中进行一些早期干预、观察情况,越早干预效果越好。

1.家庭进食训练

不要只给孩子吃细软、流状食物,可以给孩子嚼地瓜干、山楂条;可以试着让孩子啃食整个玉米或苹果;喂食的时候不要把肉菜剪碎、撕碎,选取合适大小的肉菜让孩子自己慢慢嚼碎吞下,从而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。

2.口部运动训练

通过各种口腔运动,如吹气球、吹泡泡等,锻炼孩子的口腔肌肉。

3.舌头运动训练

播放孩子喜欢的歌曲,引导孩子用“啦啦啦”“嘟嘟嘟”“滴答滴答”去跟唱。把果酱、酸奶等涂抹在孩子嘴唇周围各个方向,让孩子用舌头舔食,锻炼孩子舌头灵活性和肌肉控制能力。

(二)针对性训练:适合3岁及以上

如果小朋友的听觉分辨能力、构音器官结构、发育程度都没有问题,且已经到了3-4岁语言能力还没有改善,我们就要提高警惕,尽早带小朋友到专业医院进行规范的评估,找到说话不清的原因,再进行针对性的构音训练。在专业机构或治疗师指导下学习正确的训练方法,在家庭中家长实施干预也有助于干预情境的多样化,更有利于干预效果的泛化与维持。

image.png


供稿科室:康复治疗科

供图科室:康复治疗科

供稿人:唐小梅

审核人:陈光庆


联系我们
QQ咨询
关注微信
联系电话
028-85433201 028-85438936
单位地址
四川省成都市龙江路26号